短文网

散文阅读技巧 写作佳苑 观后感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技巧 扩展压缩语段 语意连贯 哲理日志 读后感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10篇

时间: 2021-02-17 05:06:56  作者: 短文网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10篇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是一本由孙玉梅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一):亲爱的宝贝,你到底在想什么?

自从上天赐予我们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即荣升为人父母。但是随之而来的,除了身份上升一级的荣誉,其实还有无数难以想象的考验和非常重大的责任。说实话,如果是自己亲自养育孩子,那么在最初的几年确确实实是要体验辛苦的。因为婴儿这个小肉团团,会哭会笑会叫会闹,要吃要喝要拉要撒,但是偏偏在这个婴儿来到世界的最开始,他/她却不会说话。于是,就只有哭声,那有各种分贝各种高低包含了各种需求的哭声,才是小小婴儿最初的语言。最开始也是通过不停的猜,才能试中正确答案。于是慢慢地通过日久天长的相处,一般,只有最亲近这个婴儿的人,比如妈妈,通过经验积累才能知道这个婴儿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然后,好不容易,这个小婴儿慢慢长大了,开始走路了,开始说话了。于是大人往往会觉得,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前进了一大。因为孩子会说话了呀,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清楚地向大人表达要求了。可是,慢着!轻松时刻怎么会如此容易地到来呢?即使他/她会说话了,好像你还是经常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做为父母,你的话往往被孩子置若罔闻,你叫他往东他偏偏往西。会说话的时候也往往意味着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不再愿意时时依附父母,总要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强烈意愿。但是,好象当父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时,这个小调皮却又开始变得粘粘糊糊,非得要父母帮忙才能完成。总之,当了父母,经常会有无语问苍天的时候:我的孩子哎,亲爱的宝贝,你到底在想什么?!

好在当今社会的资讯发达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帮助的方法和资料有很多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的父母愿意学习的越来越多了。于是,这本《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定位为儿童心理学家写给3-8岁孩子家长的书,告诉我们,教育的支点必须是科学,而不是别人片面的经验。全书有54个最令家长头疼的教养难题,通过深度的案例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为父母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案,非常实用。

相信父母们也知道,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养大,同样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也要健康培养!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二):外行人不做内行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外行人做了内行事,真的是不行。

自从宝贝女儿出生之后,我就对她关怀备至。每当看到小丫头,总是从心底里往外乐,而且总也乐不够。我总是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培养好,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姑娘,一个懂事的女人,一个可爱的丫头,一位成功的女性。自己的宏愿发得很大,但是如何去做,从何做起,心里却没个谱。在这没谱之中,不知不觉间,宝贝女儿就已经快要两岁了。

没有看本书之前,一切都不以为意,但是看完本书之后,才知道自己并不是没谱,而是错得离谱。自己需要做的,需要懂的,需要学的,还有好多好多。

书的名字我喜欢,叫《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的确,本书就像一本词典,像是一本儿童心理的百科全书。既然为百科全书,那就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读完的。每天读点,每天学点,每天懂点,这样的安排就很不错。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懂的东西也一天一天增多。孩子每大上一天,我就多教他一件,这也算是个不错的事业,只是太需要恒心,需要毅力了。

作者给了我们八大类测试,如果能够把这些测试都弄懂,弄明白,真的是件不易之事。不过这些还是次要,很多东西很多内容并非是我知道的,这倒还无所谓,最可怕的是,很多东西很多内容我本以为自己知道,但是事实上却不知道,而且是错误的,这才是最可怕。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孩子长大的过程也只有一次。在孩子长大的过程当中,有些东西错过了,便永远错过了,你连改过的机会也没有。所以,不充电、不学习是绝对不可以的。为了少让自己错过那些重要的东西,我甚至推翻了自己一开始的论调,我不要每天去懂点儿了,我要尽全力去读它,学它,懂它。当然,一知半解是不可的,我需要的是彻底弄懂它们,弄明白它们,学会它们。孩子的心理与大人不一样,不是我们换位思考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对于孩子的心理,我们必须去学,必须去研究,必须去了解。

这本书很好,对父母的帮助很到位。这本书也很及时,因为我从中发现了不少自己的错误,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虽然我也错过了一些,但是绝大多数还是及时的,我真的很感激。

再说一句,好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纯洁而完美的,然而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却变得千差万别起来,身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毛病,当成人意识到时,往往会偏颇地以为,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身上所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映照着父母的影子。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变得问题越来越多时,请一定先审视自身,是不是真正地了解了孩子,是不是用一颗细致的心观察了孩子,是不是真正地懂得了孩子,是不是走进了他的内心,倾听了他的世界。

这本《每天懂点儿孩子心理学》就是一本很好父母用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根据年龄的不同阶段,出现各种不同的现象,有时甚至真的很让人头疼,但如果你认真地去解读孩子,那么你会发现,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多加留意,多加分析,明白孩子缺少什么,需要什么,那么就很容易对症下药。

这本书分八个部分,八种问题,很符合现在这个遍地独生子女的家庭所出现的大多数状况,第一部分,是孩子有暴力倾向,二是孩子淘气,等等各种,如果单从表面看,会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问题这么多,或者你会想,是啊,怎么和我孩子身上出现的状况这么相似。

但是别急,你打开文章慢慢品读,通过作者的案例分析,再听专家的支招,你很容易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的确和家长自身的教育方式有莫大的关联,作为一个家长,如果不能读懂孩子的心,并总是试图用粗暴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势必会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而我们要做的事情便是,理解,关爱,缓慢地改变,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不断地成长,不要把孩子的成长当成顺其自然的事情,如果家长总是停在旧的思维模式上,吃苦果的必将是自己的孩子。

这本书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案例小故事发现问题,然后再解读孩子,再为家长支招,非常实用,如果家中已经出现了一个让你头疼不已的小家伙,那么,读一读这本书吧,这本书在孩子年龄越小时你读到,对你的帮助便越大,我们应该学会在问题出现前就了解,而不应该是出现了问题再去解决,这会更累,家中如果已有小宝宝,那么早些读一读这本书吧,了解一下孩子的成长心理过程,非常实用。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四):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过去的大人对小孩儿的划分只有两种,听话的或不听话的。听话的大人就可以省点儿心,不听话的可以用打用骂强迫他听话。

现在的大人活得比过去可就累多了。君不见连小朋友都开始划分九型人格了。现在比过去更讲究因才施教,因型施教。小孩子上蹿下跳,淘气发飙,大人都要仔细考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很多人觉得这样并没什么必要,小孩子总是要闹,要不听话的,大人照顾他的衣食已经非常辛苦了,何必还要给自己加上什么幼儿心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诚然,小孩子总是要闹,要不听话的。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闹,为什么要“不听话”吗?孩子还小,有时候他并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能用所谓的反抗大人来表明自己的情绪已经不好或受伤。这时,如果大人再不能正确的体贴孩子,认真分析出孩子真正想要得到什么,只是把目光集中于孩子吵闹的表面,那么长此以往,孩子才真的有可能变得不听话,很难管教。

在《每天读点孩子心理学》一书中,作者详细列出了3-8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大小状况。比如:孩子总有暴力倾向啊,孩子总是家里的破坏王啊,孩子说谎说脏话啦,孩子马虎爱涉险啦,孩子是朋友中的小霸王啦,孩子竟然有不寻常的怪癖啦,以及家人们最关心的孩子不爱学习啦。林林总总,二三百页的书,作者列出了非常多的生活事例,又进行了深度分析、专家支招,无非是想让家长们可以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去帮助孩子。而不是仅仅出于身为大人的经验与骄傲去左右孩子的生活。

这本书写得不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最近经常看育儿书,所以对孩子的心理也算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把握。我原本是个性子很急的人,这点用在工作上是雷厉风行,用在孩子身上就成了总和孩子起急的“恶后母”。没读孩子心理学之前,我虽然一直耐着性子教育儿子,但心里总是觉得孩子太不听话,对给孩子的教育也一片茫然。读过一些关于孩子心理学的书之后,再看儿子那些所谓不听话的表现,仔细分析一下,我总能想出他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孩子的心愿达成了,自然也不会一味的闹。大人带孩子省心,孩子日子过得也轻松快乐。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孙玉梅著的这本书给家长的指明的方向很好,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一些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长就管不了了,他们只是感到孩子特别的调皮,打过骂过不起作用。孩子跟他们顶嘴或者沉默,他们无奈,根本不知道孩子想什么。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谈何教育?

更低龄的小孩子有些行为背后有某种心理。比如,我家妞妞8个月大的表弟来了,她就发威,一、大声喊叫,不让奶奶抱表弟。二、如果奶奶抱着就拉扯表弟,甚至抓挠。我就觉得妞妞这是一种已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她心里,奶奶是她一个人的,不能让别的小孩子来分享。妞妞的这种行为和野蛮攻击行为是有区别的。

再比如,我外甥很调皮。几岁的时候,最会趁着有客人来了的时候要钱,你要跟客人说话,他不停地要,你为了图个清静,给了钱。下次有客人来,他又要,当你再不想给的时候,他就耍赖,在地上哭。大人妥协了,给了。他就拿着钱去买零食吃。他也懂心理,知道你在又客人要说话,没时间跟他纠缠,他就死缠或者耍赖开哭。我姐对外甥束手无策。家长的纵容妥协,只能使孩子明白,哭闹是好方法,尤其是有客人的时候,他吵的越凶,他就越有可能达到目的。而且外甥很不知道感恩,我姐为他付出了很多,他整日调皮。《每天懂点心理学》就分析了类似这种孩子的心理,而且用心理学的角度支了几招。延迟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父母要说话算数,阳性强化法,减免负面环境的效应。我觉得这些法子未必一定能立竿见影,但会有些作用。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内容贴近生活。跌倒孩子大哭、爱玩脏东西、把墙当成涂画板、撒谎、说脏话等等,家长们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感到苦恼,而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那么看看这本书对会有用。比如说脏话,是不是要很紧张地把孩子界定为坏小孩?批评、禁止可能都不起作用。孩子的脏话根源在哪里?越低龄的孩子,他接触到的语境越少,极大可能就来自身边人,比如爸爸妈妈。比如我家妞妞(2岁2个月),我说她懒猪。今天,她就说我是大懒猪。悲催吧。而玩脏的东西,孙玉梅分析说,这可能是合理的,比如泥巴,沙子等,这些东西能促进孩子的动手动脑。

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你就能更贴近他,更能懂他,也就能更好的教育他,赢得他的心,而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六):教育的支点是科学

很多妈妈都觉得,孩子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和自己血脉相连,孩子的想法,当妈的必然知道的通通透透,任何一点小心思都逃不脱妈妈的法眼。但其实这种观念是相当主观和片面的。孩子,特别是三岁以后的孩子,个性都在逐步形成中,6岁前,孩子正处于是非观念、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建立阶段,其生活、学习、思维习惯等等都进入养成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如果不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掌握孩子的内心动向,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令其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影响孩子一生。

孙玉梅,是一名一直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资深编辑,她的《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为家长敲响了警钟,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孙玉梅的这个观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有8个部分的内容,分别对孩子的暴力倾向、淘气、撒谎、冒失、霸道、怪癖、冒险和学习困难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作者非常贴心的在每一章节前都提供了相关的心理测试,提供带选项的问题,供家长对照宝宝的情况进行选择,并在测试题后将结果进行公布和分析,令家长很容易掌握自家宝宝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在测试后,作者列举出翔实的反面案例,并就案例进行深度解析。家长可以在这些解析中,看到外国著名心理学家的理论性知识,还可以得到心理学家的科学建议,最后,还会举出一个正确应用心理学得到成功的家长案例,相当细致贴心。

我的表弟小的时候也有些怪癖,一开始是下意识的频繁眨眼,一年后又转变为无意识的频繁点头,让人和他对话老是被小动作吸引,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他自己却察觉不到。这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我的舅舅和舅妈,并求助了很多医生。《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中就对孩子的爱啃指甲等怪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想很多遇到此类问题的家长都可以进行借鉴。书中说孩子的心理都比较脆弱,在受到严厉批评和训斥后,可能会受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怪癖,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来帮助孩子加以改正。特别要注意关爱孩子,让他体验到更多的快乐,不要一味禁止怪癖,而是巧用“期望效应”对孩子进行鼓励,并利用转移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意见相当中肯,合理。

做父母难,做好父母更难,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并把握好管控孩子的度,相信家庭会更和谐,孩子会更健康的成长。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七):通俗的语言传递教养智慧,一本实用的家教指南

每天懂点儿孩子心理学》是一本面向3-8岁孩子的家长指导书,是一本非常通俗的家长指导手册。从前言到正文,全书的结构非常明朗,所言所讲一目了然。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随之而来的坏毛病也不断,常常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坏习惯却又随之而生。这是让所有家长头痛的问题,也是摆在家长面前的最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但绝大多数的家长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束手无策,甚至有的越管越糟糕。作者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家长们在管教中的问题,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特点,想当然而又缺乏科学的纠正方法。

因而作者分七大主题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入手,给家长以详细的分析和指导。每一章节都以一个小测试为开篇,先检测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这样的行为倾向。每一章节都安排了四大版块循序渐进的给出家长纠正孩子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列举孩子的日常不良行为习惯;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心理原因和成长特点;随后是心理学专家针对这项行为习惯给出的指导方案;最后一项“他山之石”以成功的教子经验给出家长借鉴。很喜欢作者所安排的结构,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思路很清晰,思路清晰的基础上收获必须会大。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暴力、破坏、撒谎、冒失、霸道、怪癖、冒险和注意力等问题都是这一年龄段孩子常见的问题。每一大类的问题作者都详举了很多实例再透过对案例的深度解析,我们能很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及以成因。其实很多家长看教养书籍都是想从中收获管教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我们从很多书中得到的启示都很宏观,例如家长要反省自己,要懂得尊重孩子,要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要学会赞美,要知道放手……但真正走进生活中,面对孩子在细微事情上的情绪反应,我们依然会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管教,如何能做到既有成效又不会让孩子的心灵受伤害。

而本书在这一方面是有突破的,这也是我认为本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作者能够在掌握了3-8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成长特征之后,从生活的细节入手来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养,作者考虑的非常周到,几乎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这是一本非常通俗的家庭教育指南,而更让人称赞的是它的通俗是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对家长来说这本书极具实用性。作者以一种最通俗的结构和文字帮助我们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特征,从而掌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悉心关爱和无穷智慧。希望这本《每天懂点儿孩子心理学》能够把更多的智慧传递到更多的家庭。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八):每天学习一点,生活精彩一点

本书的亮点在于单篇条理非常清晰且每个章节之前有一篇非常详细的测试,对于非常关心孩子并且注意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举止的家长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一本帮助手册。每一篇都针对现在的孩子的缺陷或弱点设置了四个板块:首先是案例,举出目前孩子常犯的毛病有什么道出家长的困惑,其次对案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针对时代的发展,现在小家庭的4 2 1比例结合心理学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背后的心里原因;再次是心理学家从专业角度为父母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后则是一些家长的成功教育案例。符合一般问题提出—探寻—解决的基本程序。

现在孩子难教育对于家长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于启齿的事儿,但要是搁在二十几年前就大不一样,一个四合院或者大杂院住着一堆人,家长里短,婆媳妯娌,哪家的小孩在学校里拽了前面同学的板凳都能沦为邻居间的笑柄,谁要是不把自己家孩子教育好,上街都得被人戳脊梁骨,现在则大不相同,单元楼里住上十年不知道对面邻居姓什么都是很正常的,遑论教育里的另外两大板块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缺乏社会监督自然是江河日下,社会教育缺乏家庭基础肯定也世风日下,两者是相辅相成,护卫前提和基础的,这不是政治课本上的套话,而是货真价实的实践真金。

所以,以前祖辈们从来不把当做个事的幼儿园里欺负别的小朋友了,在家里外面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动辄哭闹,到处拆东西,捡着什么就往嘴里塞,没完没了的问问题、喜欢撒谎、丢三落四、自私自利、自闭症、人来疯、认为自己是为了父母老师学习、跟同学处不好关系等等问题层出不穷。一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第二过去的孩子生活面狭窄心思单纯以父母的话为圣旨,把老师视作神,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走得弯路自然会少很多。现在的孩子则不然,犯了错你还没批评他他就已经振振有词一二三四五细数你的不是,弄的家长顿时心头无名火起。对于这样令人头大的状况家长一般也是分为两种:或者诲人不倦,自学成才迎头赶上,有计划的向专家求经,或者狂妄自大,读了几本乱七八糟的地摊读物甚至什么都不学就自认如果连父母都不了解孩子,还有什么人能了解,于是韶华易逝,自己都白了头,孩子依旧没有管教好……

对于愚昧无知的家长,你不能指望他减少一点自己玩乐的时间为了孩子好好的捧起这本书,趁着孩子孩子一切都还来得及迎头赶上,而对于那些真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并且能够抛却虚荣之心的父母,这本书是一个非常适合寻找解决之道立马就能上手的书,当然,如果您能为了真正的了解孩子而系统的了解下家庭教育体系就更好了。请记住,培养好孩子,真的不只是社会收益,您和孩子自己都会从中得到很多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九):家庭教育实用手册

家庭教育非常实用的一本手册,而且因为有较多的实际案例,使得读起来并不枯燥,而且很多时候仿佛因为就是写的你的孩子,而引起充分共鸣, 从而更迫切地寻求答案,并且绝对不会失望。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将“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康性格”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可是,市场上很多家庭教育类书籍包括一些十分著名的得到大家好评的书,讲的都是一些“大”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授之以渔”,然而,对于现在一些十分困惑的家长来说,那应该是在解决了一些琐碎问题之后才可以阅读的书籍,就像一个饿了几天的人,现在需要的不是“渔”,而是“鱼”,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解决发展问题不是?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就是一本非常细致的、能够帮助父母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手册,而且本书作者绝非拿出一份权威的姿态来“教”你怎么做,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你能够理解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真实目的,因为有了理解,才能使得沟通更为顺畅,亲子关系才更为温馨。

本书主要面对的是家有3-8岁孩子的父母,因为 3~8岁是孩子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独立、自由。孩子的这些要求,如果家长没有注意,或者不加理会,孩子就会出现诸如暴力、反抗、叛逆等等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家长如果简单地加以压制的话,必然会遭遇孩子更大的反抗,更加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合格的父母必须给予最大的耐心和最深的同情心——是的,同情心,因为孩子在自身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也会非常矛盾和艰难,他们会非常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而如果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健康性格的话,父母就必须以深刻理解作为基础,而这本《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无疑就是帮助你理解孩子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的编排有着非常严密并且不让人感觉不适的逻辑,作者将普遍存在于3-8岁孩子中的若干问题一个个列举,然后针对每一个问题分为四个板块来解决:案例——孩子的痼疾或者是毛病;案例分析——用比较浅显的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孩子这一毛病的深层心理动因;解决问题——心理学家支招建议;“他山之石”——一些父母成功的运用理论实现了科学育儿的成果展示。通俗易懂,且易于操作。

而本书还贴心地在第一章节给出若干测试,让家长可以通过类似于问答卷的测试来找寻相关的答案,并且发现自己孩子在哪些行为习惯上出现偏差,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阅读此书。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妈妈,我认为这不失为一本有着实际操作意义的家庭教育手册。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读后感(十):解决孩子各类难题的工具书

伴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性格中原本乖巧可爱的那一面渐渐地发生着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个性,他不再是那个在父母面前言听计从的小宝贝,相反,他开始变得叛逆,学会顶嘴、吵闹、抬扛、甚至撒谎……伴随着他知识的不断增加及思想的日渐成熟,一个令父母亲感觉完全陌生的小家伙诞生了,这种变化为父母带来的焦躁和恐慌想必我们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着,身处困惑的我们急于想要知道:当孩子身上出现这种变化时,身为父母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看待?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走过这段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呢?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渐渐成形的人生观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了解他的心。这话说的很对。面对孩子的变化,很多父母都会采取直接的方式去纠正和“帮助”孩子,愤怒地呵斥他们,指责他们的错误,并且义正辞严地指出正确的方式。我们总是以为在批评孩子的缺点时,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改正那些恶习,成为我们期望他们成为的那种人,殊不知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另一个误区。事实上,与孩子沟通及交流的正确方法,不是针锋相对地对其进行指正,而是收起自己的家长作风,用温柔亲切的态度肯定他们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认真地剖析隐藏在他们行为背后的潜在声音,然后找出问题的根源,并用适合的方法帮助他们慢慢纠正。这,或许就是作者孙玉梅想通过《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本书主要针对3-8岁的孩子,书的内容分为8个部分,分别从孩子的暴力倾向、破坏倾向、撒谎吹牛顶嘴倾向、粗心冒失倾向、霸道倾向、怪异倾向、涉险倾向,以及学习理念等八类常见问题展开叙述,对于每一类问题,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并以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孩子身上的问题为例展开叙述,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后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同时利用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对此问题进行实践后的探讨,对家长而言颇具参考价值。

与其它育儿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摒弃了从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出发展开叙述的老生常谈,而是开门见山地提出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类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这些问题对家长来说既熟悉又头疼,令他们急切地想通过它了解针对孩子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感觉挺实用的。

从这本书里也再次读到一些以前已经知道的育儿禁忌,比如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不要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恶心大惊小怪等等,孩子的性格并未成型,所以很多表现通常都只是暂时性的,是对内心需求的某种折射,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读懂他们内心的语言,并通过及时的纠正与帮助,让孩子踏上正轨。此外,书中还用到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术语,很长见识。而我最喜欢的部分则是“他山之石”——别人的育儿经验分享,通过这么多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相信我们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猜你喜欢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