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应避免“懒驴效应”
引导语:在管理课中它被称为“懒马效应”,但我更愿意叫它“懒驴效应”,因为驴肉更加美味。
“两匹马一起拉车,后边的马偷懒少出力,主人看到一匹马也能够拉车,就让后边的马留在家里干零活。前边的马多干了一匹马的工作,吃得还是那些草料;后边的马不用再干重活,生活惬意,‘待遇’也没有降低,当然后边的马觉得很得意。转眼来到年底,主人家准备过年招待客人,发现肉不足了,主人看到‘闲逛’的那匹马,就把它杀了,变成了美味犒劳了客人。那匹拉车的马,虽然累但还能继续活着。”
这里出现了两个名词:懒驴、快驴。
很多老板愿意用这个故事劝诫企业的员工:加班、拼命工作不仅是奉献,也是保住饭碗、避免被淘汰的必需途径之一;你承担的工作越少,对企业的贡献就越小,企业养你甚至是“亏本”的,那么需要紧缩编制的时候,首先淘汰的就是你。
在职场竞争激烈加惨烈的今天,做一名“快驴”已经是员工没有选择的选择了(对于那些没有背景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争取到做“快驴”的机会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已经有很多的“驴”在排队等着你的位置,老板恨不能让一头“驴”拉两辆车,而只用给半份草料。
因此,员工常在抱怨老板太黑心,老板还在抱怨员工不敬业……
其实,“懒驴效应”还告诉我们两件事:
对于老板来说:懒驴是企业中的“寄生虫”,应该受到惩戒。但似乎对于“快驴”的鼓励是更为迫切的,及时提高待遇或给予荣誉是鼓励快驴保持热情的唯一法门。“快驴”干了几份工作,却只得到一份待遇;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逐渐消退,快驴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付出与获得是多么的不对等,时间长了,周围的“抱不平”者也会不断地提醒他。
忽视了“快驴”的感受后果将是致命的。即使“快驴”开始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或者是没有办法的,但位置稳定后,人就开始关注自己的未来生活,要么自己独立当老板,要么被对手挖走。等到人要走时,才想起来“快驴”的重要性就晚了。
一些企业常年徘徊在一个水平上,死不掉也难发展,常常被称为“培训基地”,多数是由于老板用人采用的“鞭打快驴”政策。
对于员工来说:做“快驴”要在自己的能力所及范围内。为了讨好领导,什么工作都接,为了不得罪同事,什么忙都帮,把自己忙得四脚朝天,而自己对时间的安排也不是很得当,结果接的工作完成不理想,帮的忙让人很皱眉。到后来,“快驴”没选上,却给大家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热情很高,能力不足。虽然没有被划入“懒驴”行列,但一样是淘汰的命运。(友情日志 www.shortarticle.cn)
职场上有句话:学会说“不”。因为你说了不,别人才会重视这件事,重视你的工作难度,否则别人很自然地认为你很容易,说声谢也纯属礼貌用语。
也有一种例外的场景,就是官场。这地方很特殊,你承担的任务越多,出错的机会就多,错误是评价你的重点,而是否有过人的业绩则是次要的,大家奉行的是:无错就是功;人员管理方式是“只上不下”(即使没有了官职,只要待遇上去就不会降低),只要不是触犯众怒,或者是触“红线”,即使你被归为“懒驴”行列,领导不喜欢你,也只是“挂着你”。
等到新领导一来,或者再换个地方做官,你又有机会“大展宏图”。在这种地方,提升依赖于“关系业绩”,所以“懒驴效应”不适用。
“懒驴效应”是劝诫那些没有“雄心壮志”的从业者,其实大多有能力的员工更怕的是“温水青蛙”:“煮青蛙的时候它是活着的,用热水,它立马蹦出来,而用温水,青蛙很舒服,没有危机感,等到水温度逐渐上升,青蛙感到不妙时,它已经没有力气蹦了。”
“温水青蛙”方式是环境抹平你“棱角”的常用方式。
这种方法也常被企业拿来对待那些“快驴”:开始给一个“不错”的待遇,划一个“很大”的馅饼,让你觉得还可以,先踏实地成为“快驴”。每发现你有不满的情绪时,就提高一点待遇(一定不能多),再用情感打动你,人都有懒惰与恋旧的心理,生活就是“平凡+平常”吗,为了“大局”求稳定,你继续当“快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不满几次提升,几次被同样的办法安抚,直到你的“创业”热情消磨殆尽,即使发现你的待遇还不如新来的年轻人,你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无论是懒驴效应,还是温水青蛙效应,其结果都是为了让打工者变得更加“职业”。
所谓职业化就是:无论何种状态下,都坚持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安排自己的去留,不要因为暂时的地位、待遇诱惑,就放弃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打工,是创业;是甘愿做“快驴”,还是跳槽做“主人”,这取决于你的职场规划,而不是外部诱惑。
走自己的路,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不动用自己的大脑,则永远只能是被选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