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之棺》经典影评集
《信长之棺》是一部由三村晴彦执导,松本幸四郎 / 松岡昌宏 / 中村梅雀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信长之棺》精选点评:
●这其实是个悬疑剧吧囧RZ
●看不下去了。。
●無味的時代劇。
●书比电视好看,演员找得有点随便啊……7.3分
●松冈先生的信长感觉很不错,啊,当然兰丸也是(笑)~只是可怜了猴子这第一大反角~
●
●织田信长三部曲织田信长、信长之棺、敌在本能寺。
●真心希望他没死,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时代。
●日本人,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比想象中好看,我喜欢。有悬疑,也有对历史空白的合理想象,虽然真相未必如此,但是阴谋论的味道却很对我胃口,哈哈。松本大叔的表演很到位,遗憾的是信长的演员还欠点味道。
《信长之棺》影评(一):太田牛一的执着
德川家康的密谋,策反了明智光秀,丰臣秀吉的小动作,堵死了信长逃脱的密道。战国的霸主,果然都有出乎常人的计谋。
太田牛一的执着,留下了信长儿时的传记,还揭开了事情的真相。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有时候也需要努力的活着。
《信长之棺》影评(二):宛如梦幻
如果对日本战国史有兴趣必看。同类题材影视作品中,大河剧需要时间较多,就像这样时代剧对时间不够的观众很合适。本能寺之变影响日本的走向,至今未解之谜,不妨多多猜想,也许有一天随着新的证据的出现能发现真相。姑且猜测,本能寺之变最大的得利者是丰臣秀吉,中国大回转速度之快也很可以,秀吉嫌疑最大;其次,光秀本身思想倾向于尊崇天皇,而信长的狂放不羁则使天皇的权威进一步受到威胁,再加上光秀怀疑信长对他已经不大放心,有整治他的倾向,于是在义理和利益考量基础上,最终反叛。因此最根本的事变原因还是信长性格的暴烈和喜怒无常使手下人无所适从,不得不反叛,即使光秀不反,也可能是猴子反,柴田反
《信长之棺》影评(三):寻找不明晰的答案
故事的基调令人喜欢,缓慢,渗透些许阴沉。一如既往的战国类风格。
故事的开端没有拖沓,没多久就步入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的突然转变显得生硬,而那句著名的“我们的敌人,在本能寺”也丝毫没有气势。猴子不堪入目。光辉都被信长掩盖了吧,这样才使得牛一的忠心耿耿变得理所当然。一味强调信长的气度并非上策,而明显丑化猴子和石田三成等人,也只能让人一笑置之罢了。
凭私心而论,是不希望信长就这样死去的。对绝世英才扼腕是一方面,总觉得被妻舅背叛,身边只有小姓的陪伴,这样死去是凄凉的吧。纵使是杀戮过两万人的间歇性暴君,面对满目淡蓝色的秸秆旗帜,无从选择的无力感,也不是我所能了解的吧。
电影给了我些许希望。秀吉在大火之后仔细搜寻残骸未果,并没有发现信长及阿丸的尸骸。而忠心不二的牛一,从领主大人临别前威风凛凛的气度推测,他并未走上绝路。于是牛一开始了表明敷衍猴子,答应为他写篡改史实吹嘘自己的传记,一面偕枫暗中调查信长死亡真相的过程。过程平淡,甚至略为无趣。所设玄机不足以成为颠覆历史的转折。
其实略想便得,安土之后是漫长的桃山时代,若信长生还,猴子便是无法大大咧咧搂着织田家的小儿子,肆意排场名为祭奠领主实为昭告天下政权已握的典礼。更无从谈起今后的,猴子对待织田家后人不厚道的行径,若信长得知却又忍气吞声。过于荒唐了。牛一的寻找只能无功而返。
终究弄清楚的是,信长并非在本能寺被大火围困。而是在本能寺与南蛮寺之间的秘道中,在他本以为能够逃生的退路中,被一堵新筑的胶泥圆木墙彻底挡住了脚步。此刻,信长已无选择的余地,而拖沓着纠缠也不能使境遇好转。利落的两刀,是武士常用的手法。可惜了森兰丸还很年轻。
关键在于,胶泥墙是猴子暗中命山民所筑。也就是说,参与本能寺之变的,并非明智光秀一人。木下藤吉郎日益膨胀的欲望,有可能促使他做出此等卑劣之事。无怪乎当下关于秀吉参与本能寺之变之说渐多,如何立刻接到情报从中国大撤兵就是疑点之一啊。
故事至此已近乎完结,而至于之后的猴子病逝后牛一寻找领主之墓一事,多半没有下文。大概看到上总介的灵魄,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既然是电影,感情戏也总是有的。只不过牛一和枫的戏份未能让我投注更多好奇,表演的生硬算原因之一,但恐怕真正在于,没有带着感情戏的理念去看这部片子,揭开信长死亡之谜的说法过于玄乎,不过对真相的探求把这不美型的感情自动过滤掉了。。。。。。。信长给牛一的那瓶糖果,也老是提醒我利家与松的相关剧情。。。。
诸君若有机会,还是找来看看吧。不再赘述了。
《信长之棺》影评(四):人间五十年——从《信长之棺》谈开去
任人都知道,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明智光秀的叛乱之中,大业未成,壮志未酬,空留下一片大好的基业和两个弱智的儿子。至于“三日将军”——明智光秀,除了留下一个叛贼的千古骂名之外,更是被历史塑造成了一个精神变态的阴谋家,日本动画片《战国Basara》和光荣的《战国无双》初代之中,明智光秀都是一副精神兮兮,不时发出阴险狂笑的变态形象。成为了“恶”的化身。
随着对日本战国历史的深度挖掘,对“本能寺事变”的研究也逐步深化,民间各种版本的轶闻野史也逐渐演化成为了可堪与正史争锋的一家之言。随着NHK大河剧的热播,正史人物人性之中的诸多复杂一面也逐渐被好事者如剥丝抽茧一般加以还原,原型说、心理假定说、史料考证说……百家争鸣的观点纷纷涌现了出来,成就了日本历史研究的一片聒噪。
信长的遗骸在本能寺并未被找到,时人猜测这是由于信长葬身火海的缘故,可是即使挫骨扬灰,那也不可能人间蒸发,踪迹皆无,在没有DNA验证的战国时代,这只能成为一宗最大的谜案为信长波澜壮阔的人生添加上一笔神秘的尾声。
然而,事实上,信长为什么而死?死于何处?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明智光秀又为什么要叛变,这些迷雾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猜测。
明智光秀出身于落魄贵族家庭,因为家缘跟过斋藤,因为追逐一乘古的京都风也服侍过朝仓,最后侧身于足利将军,几经沉浮后才被信长招收在麾下,不过这位既非宿老也非亲信的家臣在之后的若干年之中,青云直上,成为了织田家的希望之星。这种过山车般的升迁速度不能不说令人啧啧称奇。当然,光秀的晋升速度也并非是命运垂青使然,其本身的素质也完全可堪造就,再者就是他的贵族血脉出身也颇得信长好感,这远远令出身贫贱的羽柴秀吉望尘莫及。然而,光秀也有他的个性,身为武士,他无法向秀吉那样逢迎投机般地卑微生存,他对正统天皇、将军谱系具有天生的的忠诚依附感,这使得他和信长之间的矛盾渐露端倪,很多作品都将光秀的叛变归结于野心说抑或屈辱说(《利家与松》),也有人说光秀以佛教徒的身份叛变是对“佛敌”信长的宗教抗议(《信长》),还有的说法居然是光秀背叛源于与猴子秀吉的争功失宠(《明智光秀——神所不眷顾的男子》),虽然说这些观点多少都是光秀和信长产生嫌隙的缘由,但还构不成光秀反叛的理由,要知道,下决心反叛信长这样的第六天魔王,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支持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对于光秀这样一个高智商的儒将来说,更需要异乎寻常的理由,而这个理由,至今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恐怕还是光秀要守护理想中的正义——为了保卫天皇而不惜与信长决裂。与其说光秀对信长是下克上的谋逆,不如说他是在为了公家的荣誉和他自认为正义的道统而战。这一观点在《功名十字路》和《信长之棺》中都有暗示体现。假若真的如此,光秀的行动不仅不能视作恶性,反而是宛如石田三成一般的大忠大义之举。
信长的伟业始于美浓,理想却是天下布武,这也注定了信长要以超乎常人的勇力来去旧布新,这不仅表现在他残忍地屠杀一向宗和伊势长岛起义上,还表现于他对佛教徒的蔑视和仇恨,他痛恨的并非是某个单独的人或者集团,而是阻碍着日本发展的强大的传统保守势力,在这点上,其后的统治者丰臣秀吉过于看重利益,德川家康又趋于保守,都比不上他的眼光长远。因此有人说,如果真是信长统一天下,日本可能会早几个世纪成为世界列强。
在近几年的大河剧之中,信长的形象逐渐丰满,也逐渐走下了神坛。他对于一切既有的阻碍历史发展的旧有势力视之仇雠,即使是家臣亲友也毫不手软,安土时代后期,信长已经发展到了高处不胜寒的痴狂境界,他和一切大人物一样再也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同时,出于对人生短暂的考虑,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将自己的影响力释放得足够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虚妄心态,甚至有了取代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的野心。(有关这一点一直只是后人臆测,《功名十字路》之中暗示了信长的这种野心,而《信长之棺》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信长建造安土城天守,视作迎接天皇的象征,但从信长彼时的行为方式而言,显然,前一种可能更大。)
而光秀正是在这时,发现信长的野心的,他也曾焦虑地计划如何行动,终于在公卿的间接引导下(假借天皇名义抑或天皇本心,不得而知)一步步走向了反叛之路。
从光秀反叛后迅速成为征夷大将军的结果,我们可以猜测到真正主导这场谋反的其实乃是以天皇名义作为招牌的公卿集团,他们不管是为了搞搞平衡还是铲除威胁,都逃不脱阴谋炮制者的身份。不过,在纷乱的战国时代,朝廷的力量仅仅停留在号召力上,来真格的时候,没有任何大名或者武将会惟命是从。于是,失道的光秀没有得到援助而丧失了天下,秀吉迅速成为了天下的发言人,而秀吉也假装糊涂地不去追究皇室的责任,因为对他来说,受到皇室认可是其得天下的基本条件,再者,天皇、公卿的愚蠢也反而帮助了他,使他迅速上位,开创了自己的时代。
在《信长之棺》之中,秀吉的做法令人齿冷,他悄悄派遣前野长康带领山民堵住了本能寺的地道,使信长无处可逃,最终在地道中剖腹自尽。这也是为什么晚年的秀吉总会在梦中见到信长,并且害怕地无地自容的原因之一。姑且不论秀吉是否会真的这么卑鄙,(当然,以秀吉的智商,他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举动,但是他与光秀不合,光秀接纳朝廷的密令又绝不会事先透漏给秀吉,因此,秀吉通过忍者得知光秀的谋逆就显得太过于戏作,很不符合逻辑,因为他无法左右信长的行程,也无法得知光秀的进军顺序,除非,秀吉事无巨细,将信长逃生的一切通道都堵死,但这种可能性也因风险过于大而显得极其小。)就算秀吉真的这么做了,恐怕太田牛一也未必真敢这么如实记载。德川家是以下克上推翻秀吉政权的,不管德川家康的出身和地位,出于正名需要,德川家康也应该急需这样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然而,老狐狸并没有这么做,历史上也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有民间野史有这样的传说,这说明秀吉堵地道的行为毕竟佐证不足。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地道是德川家康堵的,或者他也参与了堵地道的行径,目的是为了报信长间接杀害自己儿子的丧子之恨。最起码他是事先知道光秀谋反计划的当事者。这个暗示在《信长之棺》之中也一闪而过,然而,作为一介小诸侯的身份以及德川家康一贯隐忍的性格,这个可能性也并不大。剧中的太田牛一最终还是知道了“事实”,但是他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在《信长公纪》中也丝毫未有提及,他死于1613年,这时候秀吉政权还没有完全倾颓,这也许是太田不敢报料的一大原因。
《信长之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历史的视角,虽然,太田牛一一副忠心耿耿的忠义摸样令人看着生厌,秀吉对其私自调查的行为也完全不闻不问,这多少都是剧作的败笔。但是,正是因为该剧反其道而行之地对历史提出质疑,才令我有兴趣去窥视这与众不同的阴谋秘密,同时也勾引出不少对现存“罗生门”真相的无端揣测。毕竟,这个世界上的虚伪过于繁荣和博大,洞悉不了这个世界的真相,那么,能留给人们意淫的也只有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捣闲话捣得如此专业和敬业,这部片子也真算勉为其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