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

散文阅读技巧 写作佳苑 观后感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技巧 扩展压缩语段 语意连贯 哲理日志 读后感

光明网9月最新时评文5篇

时间: 2021-02-20 15:34:30  作者: 短文网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2、起诉讹人者,了断个人恩怨也是捍卫公道人心
3、抑郁症不是猥亵丑行的挡箭牌
4、单田芳去世,但评书艺术不会衰亡
5、批评滴滴、自如,不是为了回到黑车、黑中介时代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阅读提示】

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光明网评论员:

中国游客曾先生及父母赴瑞典旅游,却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中国外交部和驻瑞典使馆高度关注在瑞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已就此事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而瑞典当地警方回复称,此案的调查工作已交由检方负责。

围绕此事的舆论争议相当激烈,它很大程度源于前后的信源变化。以曾先生为第一视角的初始版本提到,曾先生及父母凌晨抵达当地预定酒店,未到入住时间,请求旅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椅子上休息被拒,被要求“立刻滚出去”。警方前来执法,曾先生说明父母身体情况并出示服用的药品,依然被“拖出酒店,扔在地上”,并被带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
这个最初的版本,隐去了冲突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建立起了一个中国游客外国无故受辱、被歧视的信息模型,也引发了很多对瑞典警方的批评。
不过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舆论出现了一定的“反转”。比如下午入住是当地的惯例,大堂区属于酒店空间,有权拒绝曾先生一家三口的请求,并要求离开;“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也存在夸大,实际离市中心五六公里,不是荒郊野岭,而是世界文化遗产,附近的教堂也接待收容。而流出来的现场执法视频中,两位瑞典警察将家属抬出酒店,但未见有殴打。除了呼天抢地的喊叫外,曾先生在一段视频中,还存在故意摔倒的嫌疑。
新曝光的细节,让一些支持者转而批评当事人。不过目前整个事件的细节依旧不算清晰,流出的视频只是片段,曾先生和酒店如何交涉也是未知。但论情论理,曾先生父母年迈、身体有疾,哪怕举止过激,警方完全可以提供更人道的安置措施,努力平息事态,而非激化矛盾。后续的反转,固然能分担瑞典警方的部分责任,但受到批评依旧不算太冤。
这两年国人出国游变得普遍,在海外发生纠纷的案例也变多了。出现摩擦往往是对国外的规则和文化缺少尊重所致,比如公共场所吵闹喧哗,违反规定拍照、饮食等。这些行为在国内一些场合可能会被默许,但放到海外,未必会被纵容。而且,置身海外非但不会让国人被区别优待,负面行为举止还可能被放大。此次网友倒戈,也颇有倾泻这种不满的因素在其中。
所谓入乡随俗,就是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后果有基本的预判。从这点上来看,当事人违背酒店意愿逗留,在视频中还吵闹叫嚷,属于过度维权。而且事后刻意隐瞒甚至刻意夸大部分信息,以此来换取网友的支持,此等逻辑其实是裹挟舆论。如果真心想诉诸公义,寻求妥善解决,那就应该完整呈现信息。所以本次风波也提醒广大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特别是在规则意识强、执法刚性不留情面的地方,更得有规则意识。
这里要重申一点,公民海外遇到纠纷,国家不是遮羞布,也不会不讲是非,一味偏袒护犊。但是具体到这起事件,对权力寄予更高的要求,也应该是基本的评判逻辑。鉴于此,瑞典警方仍然应该为处置不人性承担责任。目前,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官网已经发声,要求瑞典警方对事件进行彻查,及时回应当事中国公民提出的严惩、道歉、赔偿等要求。完整的真相需要尽快水落石出,给受到刺激的当事人以及关心此事的中国网友一个交代。
2、起诉讹人者,了断个人恩怨也是捍卫公道人心
近日,一篇名为“越觉得幸运,越感到生气(扶老人被讹的网友准备起诉了)”的网帖在网上引发关注。发帖人是浙江金华32岁的滕先生,他在帖中讲述了自己出于好心扶起一名骑车摔倒的老人,被路人指责,被对方报警称其为肇事者,由此陷入一起双方交通事故调查。最终,交警找到事发地点附近的民用监控拍下的事发经过,确认老人的摔倒与滕先生无关。滕先生称,自己终于清白了,并决定起诉老人及指责他的路人。
又见“扶老人反被讹”的狗血剧情,所幸在交警的调查确认之后,当事人迅速证明了清白。参照过往案例,事已至此,本该告一段落才是。只不过,在本案中,深感委屈的滕先生被老人家属的某些言行彻底激怒,因而最终决定要提起诉讼讨回公道。事实上,在民间司法实践中,“起诉讹人老人”的先例并不算多。也正因为此,此事的后续走向才变得备受关注。
滕先生不无后怕地表示,“讹人的成本太低,扶人的成本太高了。”其实,非但是亲历者有此痛彻体悟,就连普通民众、专业人士等也都有此共识。既有的行政、司法体系,无法给被讹者提供便利的救济和补偿,无法向讹人者施以必要的追责与惩戒。尽管“好人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力挺好人的作用,但“惩罚坏人”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未能成型。现实中,社会更多诉诸于舆论动员甚至网络暴力来给讹人者施压,这显然并非合理的解决路径。
为什么起诉讹人者的案例会如此之少?其中,固然有当事人基于时间成本、诉讼费用等实际因素的权衡考量,但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整个的社会文化、司法文化不鼓励类似的诉讼。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某些讹人的老人纯属于是“一时糊涂”,年轻人既然证明了清白没受大损失,就不该与老年人一般见识。而就在本案中,办案民警也曾对滕先生耐心说服教育,劝其放弃起诉。其给出的理由是,“个人觉得有点过了”。可以想见,有此想法者并不在少数。
被讹者起诉讹人者,过分吗?尊老爱老是一回事,是非对错则是另一回事。让作恶者付出足够代价,这是捍卫公序良俗的最好方式。滕先生之所以选择起诉,很大一部分乃是因为“气不过”,这实则表明其诉讼初衷还很朴素。尽管滕先生无意被塑造成某种类型化诉讼的先行者,但我们客观上的确应该看到此事的标杆意义。本案最终如何判决很重要,而与之同样重要的是案件审理中举证陈述、诉辩交锋等一系列程序流程。这些都具有关键性的范例价值。
若是恶人得不到惩罚,则好人终将变成冷漠的一群人。通过一场诉讼让个体间的是非恩怨得到了结,以一个有说服力的判决来打捞公道人心——让“家里没矿”的年轻人也敢扶老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来得更有效。(然玉)
3、抑郁症不是猥亵丑行的挡箭牌
近日,一则名为《我辛辛苦苦的考大学,摸了一下女生就全没了》的网帖引发热议。据称,今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某大学的学生黄某,偷进女生宿舍实施猥亵后,被校方勒令退学。之后,他写下上述网帖称:“我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摸了女生一下就没了?我不能接受……”并称自己抑郁,有自杀倾向。9月10日,记者致电该大学党委宣传部,得知目前校方正就此事进行调查,如果此事属实,将会对黄某严肃处理。
随着网帖的发布,黄某的渣男形象呼之欲出:猥亵女生的丑行,不仅践踏道德底线,更涉嫌违法犯罪,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岂料他非但不认错、反省,反而以“患抑郁症欲自杀”为由,博取舆论同情。有网友称,这是抑郁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黄某是否患抑郁症并有自杀倾向目前无法确认,但即使情况属实,也不能成为猥亵女生的遮羞布和挡箭牌。拿抑郁症为丑行辩护,法律也不答应。精神健康状况和个人品行是两码事,有病就要治,不能拿此为自己的品行问题开脱。而假如所谓的抑郁和自杀纯属借口,黄某此举更显荒唐,徒增笑耳。
读了十几年书,考上了大学,却毫无廉耻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大学校园本应是一个安全、干净的地方,不是藏污纳垢之地;大学校园更是一个洋溢阳光的地方,容不得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现在警方还没有对黄某此事作出处理决定,学校也尚未定性,但无需讳言,无论是校外人士还是校内师生,谁打猥亵的歪主意,必然都要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惩罚。
此事引发争议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建议校方和相关部门直面问题、站稳立场,依法依规处置,别被所谓的“患抑郁症欲自杀”说法所困扰。期待校园里,再无如此恶劣之事。(陈广江)
4、单田芳去世,但评书艺术不会衰亡
9月11日下午3点30分,一代评书艺术家单田芳与世长辞,享年84岁。听单田芳评书的人,上到胡须尽白的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囊括几代人。大家集体怀念这位逝去老人,也足以证明单田芳的评书影响力之大。古人讲,“凡有井水处,皆有歌柳词”,化用此句说“凡有华人处,皆听单田芳”,并不夸张。
通过自传和采访,可以知道单田芳的人生经历,充满跌宕起伏与苦难往昔。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曲艺世家,“从日本人、国民党那年代过来”,灾难频发。1954年他得以登台表演评书,之后定居辽宁省鞍山市,却紧接着遇上文革。单田芳因为说错了话,成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可他不论经历何种现实磨难,都能淡然处之,并始终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和人生的平常心。听单田芳的评书,几乎听不到他在评书表演里直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但他说书时刚勇而不失淡然的语言风格,已经在向听众们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
在曲艺文化中,单田芳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他的去世,容易被解读为评书艺术大势已去的标志,甚至是评书艺术走向衰亡的分水岭。对于此种类似“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说法,笔者不赞同。何况很多放在老艺术家身上的“大师”光环,都是他人安上的。出色的艺术家,谦虚和低调的姿态是其一贯的风格。
关键在于,我们要从逝去的艺术家身上汲取他们的优秀精神,比如单田芳在评书艺术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专注,以及不慕名利的人生观念等。
评书这类依托于传统平台的艺术形式,真实处境如何?很多年轻人对此兴趣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用“后继无人”来形容评书艺术,确实有些夸张。评书如同相声表演一样,原本是街头和茶楼之间的表演形式,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发展,得到更多的普及。但是,现代休闲娱乐方式愈发多样化,评书、相声已不再是很多人的唯一娱乐选择,听众喜欢评书的程度被稀释了。可艺术形式和艺术载体的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些知名的音频APP上,单田芳评书的下载量依然惊人。这说明,若利用好网络媒介,评书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只不过,评书“新人”们和今天的听众们,很难再找回单田芳那代评书艺术家,一个人、一套桌椅、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就能畅谈古今中外,历史风云的快感了。这种相对静态的艺术形式,虽不如今天诸多娱乐方式那么多彩、热闹,却拥有独到的质朴美感和透彻的生命强度。
我们怀念单田芳,正是因为明白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很难被复刻,好在他的表演和音容,已经存于我们的记忆当中,也因为影音记录,永远不会消失。或许,这也是后人对逝去的老艺术家们的唯一慰藉吧。(黄帅)
5、批评滴滴、自如,不是为了回到黑车、黑中介时代
9月8日起,滴滴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进行安全大整治。据媒体报道,就在滴滴暂停深夜服务的第一天,各地的乘客就感受到了深夜打车出行难的痛苦。
很多网友分享了滴滴停运第一夜的打车经历,出租车漫天要价、强行拼车、拒载,黑车暴增等等。在北京三里屯,23点刚过,就有黑车司机在路边开始大喊:“今晚没有滴滴!早上车早回家!”有乘客亲身经历平时50元不到的车程,开价150,砍价后120。
滴滴安全大整治,乘客就陷入打车难,固然与当前网约车市场滴滴一家独大,其他网约车平台难以填补滴滴暂时退出而出现的供求缺口有关,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现象。但滴滴整改,承担代价的也不应该是普通消费者。
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网约车这一新业态在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方面的巨大价值。在大城市,出租车的运力难以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其服务水平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际上,很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在某一领域公共服务缺位,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而互联网企业找到了民众需求的痛点,利用互联网,用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了这些痼疾。就出行领域而言,滴滴一停运,就重现打车难问题,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在网约车快速发展并成功改变民众的出行习惯、改善民众出行体验的同时,传统出行行业,并没有太多的进步。从网友分享的打车经历来看,谁都不愿意回到出租车拒载,黑车横行的时代。
近来,一些互联网平台暴露出了由于快速发展而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发了民众对这类以创新模式改变生活的互联网公司的质疑和批评。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出行领域,在租房领域同样如此。自如等长租公寓,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挤压了黑中介的生存空间,节省了租房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降低了租房被黑中介坑的风险成本,同时在提高租房者的居住体验上带来了不少进步。但是其商业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近期爆发的甲醛超标问题,对租户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迫切需要平台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整改,但同样,对于租房者来说,谁也不愿意回到黑中介时代。
衣食住行是民生大事,不管是网约车出行,还是大城市租房,抑或是其他民生领域,便捷、高效都是民众的需求,但在便捷、高效之上,安全无疑是最低的底线。民众针对滴滴、自如等企业的质疑与批评,企业必须照单全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舆论场上一些非理性、情绪化的声音,诸如一些自媒体以及网友,一见企业出事,就喊出“xx去死”,仿佛这些曾经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互联网平台,都只是做在一件事情,那就是裹挟着资本的力量无恶不作一般。对于这类情绪化的声音也应该积极引导,而不是任其蔓延。一些自媒体缺少把关人,在评论公共话题时不需要承担任何言责,充满戾气,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性互动的舆论空间,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舆论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忽视用户安全导致的各类问题,企业必须承担责任,没有辩驳的余地,也无可推卸。但是批评这些企业,批评它们存在的问题,不是要彻底否定它们存在的价值,不是要回到黑中介、黑车时代,而是为了鞭策这些企业守住底线,不断改进服务,为我们带来更安全、更便利的消费体验。(杨三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