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

散文阅读技巧 写作佳苑 观后感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技巧 扩展压缩语段 语意连贯 哲理日志 读后感

树犹如此经典读后感10篇

时间: 2020-12-10 20:18:54  作者: 短文网 

树犹如此经典读后感10篇

《树犹如此》是一本由白先勇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犹如此》读后感(一):59.白先勇《树犹如此》

呃……久闻白先勇大名,当然是因为《游园惊梦》,不过吧,个人觉得这本散文集就第一篇《树犹如此》最好看。对于年少故友的怀念,情感真挚,回忆真切,仿佛故友还在,昨日不远。

而其他篇目之所以读来并无多大感触,想来大概是因为多在讲《现代文学》创刊以及办刊、停刊等种种事端。没有共同的经历和情感经历,自然在体会上也是差了一点。还有一些人是自己从来未曾听说过的,读来也趣味不大

《树犹如此》读后感(二):边读边写。

1.巧了,这本书是与罗生门一起从图书馆借来的,后本书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以罗生门冠名,因大家对经典电影罗生门很熟悉,想卖得好,出的这个招。

罗生门这篇小说不咋地,其他倒好。

而树犹如此这本书的技俩也是如出一辙,但是个骗子,树犹如此一篇的笔力沉郁顿挫,其他文章则有点像随手为之,看不出锤炼、精心结撰的痕迹。

2.白先勇说写文章默读,都是用乡音,有些奇怪,我从来都是普通话啊。

《树犹如此》读后感(三):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这是王国祥先生去世后六年,白先勇对这位生死之交的缅怀之作,情至深处,无需更多的修饰,自然流露的感情足以令人泪流满面,克制而庄重的文字,真挚而暗涌的感情,自十七岁时楼梯口的相撞,而后相知三十八载,彼此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白先勇说他不只是挚友,不只是情人,而是他不可缺失的生死之交,三年与病魔的斗争中,他们拼尽全力,然而最终惨败,无力心疼与不甘的感情充斥在文章结尾,只能埋怨跨不过的天命,王国祥的离去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他的生命缺失了最重要的部分,再也回不来了。

《树犹如此》读后感(四):我最喜欢的一段

星期天傍晚,我要回返圣芭芭拉,国祥送我到门口上车,我在车中反光镜里,瞥见他孤立在大门前的身影,他的头发本来就有少年白,两年多来,百病相缠,竟变得满头萧萧,在暮色中,分在怵目。开上高速公路后,突然一阵无法抵挡的伤痛袭击过来,我将车子拉到公路一旁,伏在方向盘上,不禁失声大恸。我哀痛王国祥如此勇敢坚忍,如此努力抵抗病魔咄咄相逼,最后仍然被折磨得形销骨立。而我自己亦尽了所有力量,去回护他的病体,却眼看着他的生命一点一滴耗尽,终至一筹莫展。我一向相信人定胜天,常常逆数而行,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人生大限,无人能破。

《树犹如此》读后感(五):我站在时间的 河里,久久不忍上岸,只想感受你留下的余温

《树犹如此》一书,收集的大都是怀人的作品。第一篇《树犹如此》,乃是悼亡之篇。其实,若当真论其文字的用工深浅,这一篇并不能算是白先勇的最高水准。但其返璞归真,却也有另一种功力。文中忆及两人的过往,温馨平淡而又不失趣味,令我不禁羡慕起二人的感情以及相互扶持。所以,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似乎也就格外的触目惊心,令人哀恸不已。

文字虽然平淡,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渗出血来。

白先勇先生是在王国祥逝世六年后才写下了这篇怀念故人的文章,我想自己或多或少的可以明白他的一些感受,如果是我自己经历了这样的痛苦,我想,即便到我死的那一天都不能成功的忍住内心的疼痛,把曾经的过往写出来吧

《树犹如此》读后感(六):人何以堪

白先勇先生来重庆的时候,我很想去见见。不是去见一个人,而是去见一张脸。一张脸就是一个人的故事,不同角度、不同时期都是不同的。

人脑分辨面孔的神经通路和观看其他物体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能从老照片上认童年的 出母亲。

腾讯读书试读: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unicornblog/29682.html

《树犹如此》读后感(七):他们相守38年,想到哥哥唐生的20年

一九五四年的夏天,我与王国祥同时匆匆赶到建中去上暑假补习班,预备考大学。我们同级不同班,互相并不认识,那天恰巧两人都迟到,一同抢着上楼梯,跌跌撞撞,碰在一起,就那样,我们开始结识,来往相交三十八年。 一九九二年一月,王国祥五十五岁,八月十七星期一五点二十分,他的心脏终于停止。我执着国祥的手,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雾那间,天人两分,死生契阔,在人间,我向王国祥告了永别。 现在2018年二月,白先生已经80岁多了, 白先生和王国祥当真是至情至性之人。真想知道白先生这么多年的孤单究竟是怎样的。 哥哥(张国荣)1956年生,1982年他26岁,唐生24岁,那年12月9日,他们于香港丽晶酒店邂逅。 2003年4月1日,哥哥享年47岁。20年唐生的情深相守陪伴。哥哥去世十四年了,唐生我们都希望你幸福快乐。

唐先生(1959年2月5日生)今年你都快60了。不过我相信像您这样温润如玉与世无争的谦谦君子,余下来的人生或许还有几十年,余下来的几十年,我们真心的希望你好好的追随自己的性情而活。

《树犹如此》读后感(八):最深的感情躲在了哪里

最后一段话印象很深,王国祥的逝世,被白先勇称作“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他与王国祥十七岁认识,到王国祥去世,相识38年。

三十八年,三棵意大利柏树从小树苗长高长大到成为屋子的地标再然后当中的一棵突然枯死,其间一共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多长啊,长到以为虽然磕磕绊绊却会这样相依相伴一生。三十八年又太短了,短到王国祥的后院到最后也没有变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白先生在一次访谈中说:王国祥去世后我孤独至深。

树犹如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那棵枇杷树,过了百来年还有让读者哭的力量,而那些意大利柏树也是一样的,它们,植物,最后变成了被留下那个的一生情感的寄托。

“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应答。”但是你看,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互辨认,然后相伴至死,算不算也是一种幸运。哀而不伤的笔触写出此生最深刻的感情,以缅怀的方式,诉说曾经的青春和现在的苍老,诉说人来人往的世间最大的幸运和感动,诉说生命的意义和美好,诉说相逢好似在梦中。

《牡丹亭》的题词里头有这么一段众所周知的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所谓树犹如此,大概就是如此吧。

《树犹如此》读后感(九):那一刹那的芳菲永逝

读过很多的散文,让我喜欢的很多,让我难过的却很少,这篇,算是让我难过到难以自恃的一篇散文了。

辛弃疾写到“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但愿所遇到的每个人都能像树一样,不畏风雨永远都在。那是我最期待的感情,在最好的年华里相遇,能够默默走下去,没有所谓的轰轰烈烈,甚至也不用太多人知道,对的感情不是高跟鞋,要滴滴答答地踩到人尽皆知,对的感情是平底鞋,踩地无声,只是走着而已。

找了很久《树犹如此》的音频,总是觉得奇怪,不是太黏糊就是太硬气。那是一种缠绵的感情,好似水滴落石,在空荡中才能听到一声清脆声响,被逼无奈的某人只能默默记下内容,睡不着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再脑海中空放一遍。

真的真的真的很想找个合乎心意的音频来当睡前读物,或许以后会有吧。真的,最后一段看到心凉,那一刹那,芳菲永逝,伊人不在。所以从那种心凉流于心扉中的每一瞬间,我都告诉我自己,别等待,随时都富于勇气,因为人和事都好似天际流星,一刹那而已。

《树犹如此》读后感(十):字如其人

在小伙伴的安利下读了这本书。与其说这是一本散文集,我觉得更多的解析的作者本身对他生活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回顾。树犹如此,落笔于友情,第六之手描述了亲情,文学不死着墨于文学事业,而给阿青的一封信,则是他对爱情的看法。薄薄一本书,却包含了作者白先勇人生中最重要的各个部分。

看完这本书,他的一个人物形象也就在眼前浮现了。不高,偏瘦,戴副眼镜,白白净净,温文尔雅,或许就是我对他写作时,中年时代形象的全部理解吧。他或许,也因该有一段,意气风发,略显尖锐的青少年,但时光终将他的菱角磨去,成为了如今平和的模样。

战乱造就了他辗转各地的童年时光,使他变得敏感,善于观察,但不错的家境以及教会学校的教育,最终塑造出他性格里的平和,包容。这也体现在了他的文字之中。他的文字毫无攻击性,也不算华丽,但是每个词,每个连用的四字成语,总是恰到好处,多之略显繁琐,少之又缺了几分画面感,寥寥几笔,你总能被他带入他生活的场景中。他加州家中的小花园,阿姊生日时的旧时派对,以及那记录着他文学梦想的小资的明星咖啡店,你跟随者他的文字,穿梭于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梦境,所有的梦境中所以的景象似乎都触手可及。他描述了友人生命的活力和阿姊的纯真,但他不也是这样的人嘛。在写给阿青的信中,他还如同一个可爱的孩子,对爱情抱有最真挚的渴望,希望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或许也就是他的性格,使得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活力,一种扑面而来的少年感,直白而又朴实。

猜你喜欢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