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

散文阅读技巧 写作佳苑 观后感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技巧 扩展压缩语段 语意连贯 哲理日志 读后感

《好男好女》观后感10篇

时间: 2021-02-17 05:22:56  作者: 短文网 

《好男好女》观后感10篇

《好男好女》是一部由侯孝贤执导,林强 / 伊能静 / 高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男好女》观后感(一):228啥的都是表面现象,我觉得本质是:

革命和黑帮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本质在于前者在取得政权后就合法化,崇高化,偶像化,比如切和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嫁给无论革命者还是黑帮她们的命运没有本质的差别,在电影里,前者是小孩生下来送人;后者是想生却在纠结,里面的爸爸们不是革命就是江湖,妈妈们看到了一条条不归路。

《好男好女》观后感(二):历史和个人的断裂与苦寻

侯孝贤是神。戏中戏,戏里戏外,历史和当下。当年台湾抗日历史和左翼力量的遮蔽和断裂,当下个人生活的迷失和痛苦,看似无关的两条平行线,通过阿静这个在戏里戏外的交集,达到一种对消失和不可寻见的隐痛和苦寻。这是阿静的断裂和迷失,阿静的隐痛和苦寻,也是台湾的断裂和迷失,隐痛和苦寻。无论如今的两岸政治如何主导,全球格局如何干扰,这种断裂和苦寻都将代代延续,叩问回响。

《好男好女》观后感(三):现实与记忆的旋转门,侯孝贤转不出

戏中,梁静扮演着那时的青年,忆述台湾曾可能走的另一条轨迹之史前史,戏外,现实与记忆的分叉,梁静毫无疑问地过着美帝主导下的现代生活,零碎、惶恐、畏惧,怕与爱构成了现实与记忆转换的阀门。尽管影片要制造一个层层叠加和抽离的复杂结构,但是每一次侯孝贤碰到与现代生活相关的都不能如意,当初看《千禧曼波》也是如此,这倒是要顺便提一下那部曾被认为是半成品的《尼罗河女儿》,现在看来似乎还是比较成功的

《好男好女》观后感(四):人间好人

“当悲伤的昨日将要死去 / 欢笑的明天已向我们走来 / 而人们说 / 你们不应该哭泣 / 我们为什么不歌唱……”

真是爱死这部电影了,爱死这电影里从容交错的三个时空了,爱死这电影那台永远固定在传真机前方的摄影机了,爱死伊能静那总是看不到表情的辗转的身影与抽泣……

这世上的好男好女啊

这人间的好人啊

(贾老师才看到三峡好人,哈老侯看到的是这人世间的好人啊)

《好男好女》观后感(五):纪念死去的爱人 和老不死的爱情

侯孝贤不会讲故事,但未必不擅长排泄情绪。只是有时候情绪太多,又太复杂,故事就更糟了。

其实这个电影叫好男好女不合适,叫烈男烈女也是不合适的。两个时代尴尬的,不明了的,甚至不清楚自己位置的爱情。各人孤独,个人选择,其实本就不是同一个故事了。

如果你本没有要来寻找什么,那么就看下去好了。像我,一路不耐烦,一路快进,一路又不知故事所踪,一再倒带重看,脑海里反复红料的那首——“免得仓皇 不忍离去”……

豆瓣电影里的简介,其实也不见得十分合适。但各人看电影看影子,无所谓。

而之所以感觉不同(就都不太好而且私人),却还不至于叫骂,或许正因为不忍心。毕竟我们都曾有一个死去的爱人,叫我们不舍得忘记,乃至于惺惺相惜。

《好男好女》观后感(六):我們為什麼不歌唱

3.5

@2015侯孝賢回顧影展

其實不是最想看的

但當時只買得到這部

記得當時在總圖畫質超差的dvd中

只覺得真是莫名其妙的一部片

大螢幕上一切都親切多了

令人驚豔的配樂、看了多次終於能掌握個大概的劇情

以及熟悉又陌生的左派台共地下黨的故事

只是我還是抓不太住演員的現實與劇中劇的對照

當伊能靜的旁白默默道出

「1950年韓戰爆發,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巡防台灣,

台灣成為美國霸權主導下,全球反共體系中的一個環節。

從此,歷史改變了他的軌道」

從國中開始就非常熟悉的一段歷史

但最後一句的無奈卻是現在才稍微能懂

當下我竟然有點想哭

《好男好女》观后感(七):不喜欢

说心里话挺不喜欢这片子,不知道为什么用这种交错的叙事。大概有4段时空。和阿威在一起的日子,现在时,排练时(因为是话剧,算一个时空),电影中。如果再算上伊能静口述中真正的蒋碧玉的那个时空就有五个时空了。

这么复杂的叙事放在一起却一下子失去了重点。真正的蒋碧玉,电影里伊能静扮演的蒋碧玉,伊能静的两个阶段……伊能静和蒋碧玉实在是搭不到一起。

侯孝贤的镜头到了现代社会突然找不到了感觉。拍抗战时的大陆也看起来别扭。到时现在时伊能静跟姐夫一起在歌厅那场戏看着不错。真觉得侯孝贤应该去拍几部黑帮片,一定不比吴宇森差。

这片子里,侯孝贤的有些镜头运动起来了。可那些运动感觉和剧情没什么关系。放在那看起来怪怪的。

大概侯导不太熟悉现在的这些人吧,他营造的情境很别扭。

《好男好女》观后感(八):关于配乐两三事

但从表现上来说,侯孝贤的电影,打光摄像和音效配乐实在是很加分的两块,放在电影里能够配合进程到恰到好处,单独拿出来也厚重扎实。

阿萨亚斯《侯孝贤画像》里最后几分钟录下侯导k歌的场面,他声音真是好,声线质感竟也跟他电影一样,够真切。艺术还真实实在在都是相通的。

然后在好男好女里独唱那首《山歌》,除了简单回音效果之外,没多加多少修饰,只听那声音,能感知到场面的巨大辽阔。他的声音里还有很多厚重而温情的东西,蔡琴当年提起侯孝贤和杨德昌,说“孝贤比杨德昌温柔”,杨德昌是冷眼旁观,侯孝贤也是旁观,但比杨多了些温度。其实我总想起“恋恋风尘”,是他的片名,多少也是心声吧。

这种温度,从音效到画面到语言,他的电影的成功在于一个庞大的团队,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契合点。

《好男好女》观后感(九):我见 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伊能静一人分饰两角是做“轻与重”的对照。重的是蒋碧玉,轻的是梁静。蒋碧玉有家国、有身世、有冤屈,她有明明白白的大块情感。梁静有的是情欲,是破碎的痛苦,是难以指认和命名的情绪(我感受得到,但我说不出)。是时光流转造成的落差,当代人回不去,那时人也想象不到。他们只能各安于自己的命运,也抗争,但能和命运争什么呢。

让伊能静同时承担这两个角色,是为了突出这种裂痕么(说侯孝贤“突出”什么似乎不太对路)?同是愁苦,同是命运,却在轻重之间隔绝得那么彻底。是代沟,是时间——时间让我们说出蒋碧玉的情感,又制造出新的让我们沉默。从中庶几可见“当代人的宿命”。

轻的似乎比重的更难承受。像是暴雨和细雨的差别,无边丝雨细如愁,没有着落的生命飘飘荡荡,落在地上甚至连个响声都没有。

-------

昨晚没睡着的时候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以为明白了,也是自怜。记之如上。

《好男好女》观后感(十):上帝保佑

《好男好女》的末尾,窦唯的《上帝保佑》响了起来,95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我天资愚钝,开化较晚,如今想起前事,觉得模糊一片,那些逝去的光影片段,正像他在歌词里写的:一切欢乐和不如意瞬间逝去,现在只是孤单的我和遥远的你,也许你我时常出现在彼此梦里,可醒来后又要重新调整距离……

那时的我是正听流行歌曲的初中生吧,彼时伊能静正年轻貌美,声音感性动人,在我觉得这部电影中最动人的也不过她用清寂的声音念出了那几段文艺的旁白,她的声音掠过移动的树木,恍惚间似乎在上演一部公路片。然后又响起在一个人的空荡房间,寂寞的况味十足……侯孝贤的片子总是闷的不得了,我所能从中获取的终究有限,也就这样吧。

关于人生,我们存活的人总免不了颠沛流离,命运多桀,准备的再好,仍难以躲避命运心血来潮的突然袭击,好男好女也未必有好下场。那不如安然于当下运命,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我买酒去……

猜你喜欢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