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

散文阅读技巧 写作佳苑 观后感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技巧 扩展压缩语段 语意连贯 哲理日志 读后感

名校模考作文

时间: 2020-09-22 12:03:56  作者: 短文网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黄金时代》中萧红(1911年-1942年)有一句台词:“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18年,网上流行锦鲤,形象由摇头摆尾的“富贵鱼”蜕变为身披金光、双手合十的现实人物,最大的一条锦鲤,正是抽中“全球免单大礼包”的26岁女孩“信小呆”。“关键时刻有贵人相助”“讨厌的人统统消失”“转发这条锦鲤”的言词承载着这个时代的焦虑,也寄托着人们成为人生主人的愿望。

材料三 2018年,国家层面,虽然中美贸易战正处于僵持阶段,但我们依然豪情满怀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个人层面,我们自己处于高考的冲刺阶段,生活和学习也许不乏挑战和迷茫,但依然心怀希望。

在2018和2019的衔接点上,你是希望有“信小呆”的好运,还是像萧红一样,信心满满地拥有自己的“黄金时代”?请结合以上材料,自拟标题,写出自己身处这个时代,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旧年交替的节点上,结合高三紧张的学习,把闩己和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基本立意:回顾或审视自己的生活,而对新时代带来的“好运”与挑战,勇敢前行,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从而拥有自己的“黄金时代”。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真相往往隐藏在事实的背后,打开真相的钥匙是事实。有些人想方设法弄清事情的真相;而有些时候,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到脑后了。 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假相里;明白真相时,又活在假相的阴影里。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材料解读 材料核心词“真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事情的真实情况”,反义词有“假象”“表象”,不能与“真理”混淆,也不能直接等同于“事实”。 第一句话揭示“真相”来源和了解真相的渠道,强调其不易为人所知;第二句话指出人 们对待弄清真相的两种态度;第三句话指出明了真相后心态和做法。

二、立意提示 围绕“真相”展开均可,必须紧扣该概念内涵立意构思。材料提供了几个立意方向。 依据第一句,可分析事实与真相的关系,思考如何去了解真相,也可强调获知真相的不易,批评脱离事实,主观臆测或胡乱虚构真相的现象。 依据第二句,可以肯定探知真相的可贵和必要,赞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处事原则或人生态度;也可批判当下社会世态: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纷繁耀目的表象,多了一份喧嚣与炒作,少了一份严肃和严谨,比如,街头巷尾谣言的传播、媒体对热点的炒作、舆论界的跟风与从众,等等。 依据第三句,可以就真相与假象关系分析。第一分句,道出人生常态,其实活在假象里固然可悲,但仔细思考,也未尝不可。活在假象里,可能是审美要求,可能是情感要求,也可能是客观限制;第二分句与之相对,活在假象阴影里,其原因还在于审美或情感的失落。依据此话成文容易写出新意和深度。 依据第四句话可围绕真相谈正确的人生态度,“生活真相”要化大为小,具体为某一人、某一段、某一种生活或事件,不宜泛泛而论。 其他立意只要紧扣“真相”内涵提炼,均视为切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圈子”一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用得多的并非其本义——“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环形;环形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而是其比喻义。其含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指说话做事不直接,绕弯子。如“兜圈子”“绕圈子”等。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如“朋友圈”“演艺圈”等。人们活动的范围界限。如“小圈子”等。 请选择“圈子”的一个义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主题,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勇攀科技高峰、取得卓越成就的陈景润,成了家喻户晓的科学明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许许多多参加“自卫反击战”为国牺牲的军人,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近年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以亿万财富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被年轻人称为“马云爸爸”;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媒体上频频亮相的文娱、体育明星,受到青少年的狂热追捧,有的明星粉丝量高达几千万。 你觉得以上哪类人最值得人们崇敬?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堂音乐课上,四个男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原因是他们在课堂上攀比、炫富,发展到吵闹,影响上课了。“我穿的是阿迪达斯,鞋子也是名牌的,哈哈哈,你穿的是杂牌。”“我家房子可大了,你家只能住出租房,嚯嚯!”那个被群起而攻之说他穿杂牌住出租房的男孩怎么反击呢?他涨红了脸,力争道:“谁说的啦,我家有三套房子,可大了,哼!”边说着边要哭出声来。这位老师说,他把那几个男生叫来问话的时候,那个被迫反击的男孩眼里还噙着泪水,努力想把它忍回去。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作文】一 比什么,怎样比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缥缈无定的白云,依旧诉说着那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槛外奔腾的江水,无休止地涌流着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他内心最深处的哀愁,汇成一曲不朽的千古绝唱。 黄鹤一去不复返,然而,有一天这里却来了一位谪仙人,答赋蔺相如,斗酒诗百篇。对于这样一座天下名楼,他应该留下自己的墨迹,可是他没有,那首天成的《黄鹤楼》已浸入骨髓。最后,他只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诗人的惆怅自然要用诗来化解。他来到金陵,六朝的繁华,在绚烂的烟花之地变得虚迷,旧事已随流水,他登上凤凰台。在政治上,他登高一呼,天下应者寥寥,就在这一刻,他可以用任何方式来抒写自己的失意。他大笔一挥,数百年的历史泻入他的胸怀,最终,从吴宫的花草到晋代的衣冠中传唱出一首不朽的《登金陵凤凰台》。 有人说,这是他要和《黄鹤楼》一较高下,你写黄鹤楼,我吟凤凰台,诗人是否真心比较,我们不得而知。后人愈是对这场胜负难分的“比”研究得愈深,他们在文学殿堂里就越焕发出绚烂的光芒。于是,人们记住了他俩的名字:一个叫崔颢,一个名李白。 世人都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时,有一个人,却因五斗米而不肯折下他那高贵的腰肢,一口气辞去彭泽县令,找寻自己的世外桃源,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他盖了几间茅屋,种下五棵柳树,开辟一块田地,闲来读书吟诗,以乐其志。生活虽然清苦,他的心灵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锄豆虽够劳神,但能在自然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当下人们盲目攀比,比谁更“恶搞”,比谁更“超级”,比谁更“芙蓉”,浮躁的人们借助网络这块黑板,任意涂抹,随便颠覆。一些电影被解构得体无完肤,《无极》就是一个《馒头的故事》;诗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国家一级诗人沦为“诗坛芙蓉”。这样的比,比坏了个人心态,比坏了社会风气,比坏了精神空间。 当下浮躁的人们永远也达不到五柳先生的境界。你看他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身在尘世,心处世外,飘飘然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用旁观的冷眼,看透世间你争我比的人生百态。 前者因比而流传千古,后者因不比而获得生命的黄金。我们既然处在俗世之中,自然面对形形色色的比较,歆羡、嫉妒或者鄙薄的目光时时交织在我们周围。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催人奋进,也可以让你堕入地狱。当下,我们要对“比”持良好的心态,用“比”来缩小差距,用“比”来超越自己,但我们决不能乱比。 比,这只是行事的一种手段,只有身在比中,心在比外,该比则比,该放则放,才能找到人生平衡点,从而收获人生的黄金。
【点评】
这是一篇很精彩的议论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精美。 作者先举太白与崔灏之比,得出正确的“比”可让人流传千古,美名远播的结论。 再举陶渊明因不“比”而收获人生的黄金的例子,并把当下浮躁的人们借用网络乱比引入文章,相互对举,告诫人们要“身在比中,心在比外,该比则比,该放则放”。 作者驾驭素材的能力强,能把课堂上的东西灵活地运用在作文中,而且把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在文中,选材新颖,时代感强,很有特色。
【优秀作文】二 盲目攀比,人心受累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喜欢与别人攀比,适当的攀比心理会促使我们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大事小事都喜欢与别人攀比,而且总是过度盲目地去攀比,那样不但不会让我们过得幸福,还会让我们生活地很累,甚至会让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错乱。让我们走向一条不归之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世没有别人那么好,别人的家庭背景是那么地好,生活条件是那么地优越。自己却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总是被别人歧视或者嘲笑。也有些人会抱怨别人为什么都是白富美或高富帅,而自己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屌丝男或黑穷丑。有些身材很好的女孩抱怨自己没有漂亮的脸蛋,而脸蛋漂亮的女孩却抱怨自己没有很好的身材。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抱怨声不断,内心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其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我们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改变,有些事情注定了很难去改变,甚至永远也无法改变。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我们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也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只是有些人发现的早,有些人发现得迟罢了。虽然有些缺陷无法通过努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发挥的自己长处,通过努力把我们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到了那个地步,我们想要的光环也会随之而来,我们也会有被人羡慕的时候。 虽然你没有很好的身材,但是你有漂亮的脸蛋;虽然你没有漂亮的脸蛋,但是你有很好的身材;虽然你这两样都没有但是你却有别人所没有的学识,你的身上总有一点值得你去骄傲。白富美与高富帅毕竟是少数,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很平凡,都是在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白富美与高富帅现象都是不长久的,岁月总会在人们的脸上留下痕迹,白富美也有人老珠黄的一天,高富帅也有暗淡无光的一天。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知足,我们不能总是拿别人的优势来对比我们的缺陷,其实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很不容易,就算白富美与高富帅也不例外,人生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并不是外在的东西可以决定的,每天西装革履、满身名牌开着宝马奔驰的人就一定幸福吗?其实未必,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苛求的少。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这并不代是教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让我们放好心态,不要过得盲目攀比,快乐地生活。人可以把合理的理想设定成奋斗的目标,但是人不能把天马行空、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设置成奋斗的目标。把切合实际的理想设置成目标 ,我们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如果人把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设置成目标就会使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变得筋疲力尽,痛苦不堪。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带回了宿舍。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了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大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到校长室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大闹了。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不要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核心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是该坚持原则还是该坚持人情,偏离这个核心,就属偏题。
2.思维限制。两则材料提供的是对立的价值倾向,命题人只是客观陈述,并未表明自己的价值倾向。考生只能选择其一,不能把两种价值观并列起来确立自己的观点。考生必须从材料提取相关立意点,第一则材料可以提取出原则、法理、规则和人情等,第二则材料可以提取出人情、原谅、过错等,考生要在比较权衡中确立切入角度。
3.立意限制。材料具有思辨性,并且体现出在法和情的问题上东西文化的差异性,但考生不能单纯从东西文化差异性入笔,而必须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来写情理与法理,否则为完全偏离题意。
开放性
1.对材料的理解角度有很强的开放性。考生对两则材料皆可见仁见智,两则材料可以有诸如规则与人情、法理和情理、原则与宽容等立意切入点,当然也可以从法与情的角度谈中西文化差异或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谈法与情的关系。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在论证过程中,考生可以在观点的统帅下,联想情与法之间关系的素材,也可以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延伸论证;还可以结合当下以法治国的国策方针,联系社会问题,立足于现实展开议论。
3.文体是开放的。既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可以写成小说、记叙文等。
【解题】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材料价值倾向明显。哈佛大学校长对违反校纪的学生虽表彰其保存图书的行为但不原谅其违章行为,最终按规则开除学籍;中国校长因打破橱窗的学生主动承认错误而选择谅解学生。中西方校长处理违纪学生做法相异。学生审题立意时可肯定或否定一面,但不能忽视材料所隐含的价值倾向,不能抛开法理、原则只谈情理,即使是辩证分析,也只能是从法理内的宽容与人情切入。 学生必须从材料含义出发,找到合适的角度。对于法理、原则、规定、道德、人情、宽容等,学生可自主确定立意。这则材料有较强的时代导向性,与法制社会的主题相适应,学生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强化文章的现实意义。如果学生谈校长作风、中西文化差异,不与法理原则相关联,则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
1.规则高于道德。 2.法理大于人情。 3.人情岂可凌驾于规则之上。 4.从学生处理结果看中西方社会对待“法”与“情”的异同。 …… 【范文展示】 莫因人情违规则
同样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一所中学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哈佛大学校长选择开除违章学生,中国的校长则选择原谅学生并给予其褒奖。在这种强烈反差的背后,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注重规则秩序,中国注重人情世故。在我看来,规则大于人情,不能因为人情而违背规则。 规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底线;法理,是一个社会公平和谐的保障。“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如若抛弃规则,处处讲人情世故,社会将会混乱无序,甚至瘫痪。 规则大于人情。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普遍拥有规则意识。遵守军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稳定军心;严守国法,包拯无私铡包勉,保持清明;严明军纪,戚继光无情治逃兵,造就铁军。当规则与人情矛盾时,他们选择将规则、法律放在首位,正是因为如此,美名方能流传至今。试想一下,如若当时诸葛亮选择原谅爱将,包拯选择袒护亲人,戚继光选择宽容逃兵,那么军令何在?清白何在?百战之师何在?由此可见,遵纪守规,才会有社会的公平和谐。 与之相反,漠视规则,必将承担后果。电影《我不是药神》一上映便广受好评,但也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讨论:法律与人情,孰轻孰重?主人公程勇最后因同情贫穷的白血病患者,再次走私平价特效药,最终受到法律的判决。无论动机如何,他确实触犯了法律,接受法律的制裁也毋庸置疑,因为法不容情、法高于情! 同样地,上海一考生迟到,错过了高考时间,等候他的只能是禁止入场。与其试图翻墙入场、下跪求情,不如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这样,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能维护他人的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引导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和谐有序。小到个人原则,大到企业规章,再到国家法律,无一不需我们严格遵守。随着时代的进步,依法治国也渐渐成为我们国家的治国方略,只有法大于情,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正如斯迈尔斯所说:“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诚然,遵守规则,莫因人情违规则,方能把握好人生航向,驶向美好未来。
【点评】
本文结构很好:首先直接把两则材料进行对比,由此引出论点“规则大于人情”,为全文树立论证的靶子,入题较快。接着,对“规则”简单加以阐释延伸,简练不拖沓。再后面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阐明了“规则大于人情”,“漠视规则,必将承担后果”。之后进而把议论引向现实生活,论述了规则约束引导人的行为,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最后引用名言,以号召勉励结尾。 文中的举例论证处理得很不错,既有多个历史人物形成的排例,又有当代电影的详细分析,有详有略,同时也都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如果“现实生活”部分能再稍微充实一些,文章会更为出色。

猜你喜欢

写作佳苑